点击右上角"..."中的""按钮进行分享

章振林教授|实现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分级诊疗”

章振林 教授  · 2019/07/05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编者按: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所带来的危害愈加严重,骨质疏松症已逐渐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也是我国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我国防治骨质疏松症形势严峻,目前存在认识不足、诊疗率低,防控不足等问题。
       近几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牵头成立了全国骨质疏松诊疗中心,单就上海已经有15家骨质疏松诊疗中心,有效地提高了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水平。并且,多项诊治指南已发布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的官方杂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上。
      就此,代谢网“专家面对面”栏目特邀专家刘建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相关问题”请教了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章振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科主任)。



      刘建民教授: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最近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和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了一个最新的有关中国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研究,请您简单介绍下这个调查结果的主要内容。

      章振林教授:骨质疏松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骨骼疾病,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2018年10月20日,时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教授和CDC联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男性和女性患骨质疏松的状况不容乐观。总体而言,50岁以上绝经妇女的患病率在30%以上,男性相对低一点在10%左右,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此外,农村与城市地区的人群相比,不论是患病率还是患病类型都存在差异,相对来说,椎体压缩性骨折在农村地区更为常见。据我们调查,农村5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患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概率为20%。


      在此次调查中也反映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我们缺乏骨质疏松预防或者风险因素控制的相关知识。由于我国公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度不高,不重视其对人体的危害,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就诊率和规范治疗率较低,许多患者直至发生骨折后才被确诊。相比较于城市,农村的广大老百姓对骨质疏松这个常见疾病的危害更是不甚了解。所以,接下去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城市和农村地区公众对骨质疏松常见病的理解和一些危险因素的了解,包括预防知识的普及。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并且都是一定要做到的! 

      刘建民教授:骨质疏松虽说是老年性疾病,但是因为非常普遍,很多患者在社区医院里面就诊。据我所知,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公布了一个关于社区骨质疏松防治的指南,能否请您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这个内容。

      章振林教授:2017 年 10 月,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发布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版)。该指南的发布对促进我国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疗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骨质疏松症而言,预防的意义更重于治疗,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仅是骨质疏松症预防宣教、 危险因素评估、 高危人群筛查的第一道关口, 也是与二、 三级医院开展全专结合、双向转诊、 家庭医生制服务等重要的实施点


      因此,今年年初在我们学会官方刊物《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上发布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疗指导原则》。发布后反响很好,极大地便于广大社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或专科医师在实际临床中应用,与三级或二级医院开展有效合作,切实做好转诊和随访管理工作,积极推进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骨质疏松症分级诊疗服务目标是以“基层为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作为分级诊疗的基本模式,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及患者的有序诊疗,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充分发挥到最大化。


       其次,这个指南的可操作性比较强。在社区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后,对绝经女性和老年男性这类高危人群建议及时到三级医院进行就诊,采取双能X线骨密度等检查以确诊是否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进行相关治疗后再转诊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进一步的随访、诊疗,定期到三级医院回访评估下一阶段的治疗策略。

      刘建民教授:我知道六院在骨质疏松症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能不能请您简单说一下你们单位在这方面做的一些工作?

      章振林教授:在罕见遗传性骨病方面,我们需要一个全国性联络网络,在这个网络里包括样本的输送和病灶的确诊。但是,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基因检测的相关收费标准。尽管市场上有很多收费的基因检测机构,但是没有临床医生配合往往半途而废,花了钱还是没有确诊。所以,我觉得在三级医院里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基因检测收费机制,同时配有遗传专家、临床医生和基因检测结果分析师,以及早确诊罕见性疾病,来阻断遗传病。


      通过我们这几年的努力,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建立了1 380家系,涵盖了将近4 000例少见或者罕见遗传性骨病人群,通过基因检测确诊了差不多50%的患者。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来说,他们可以及早进行治疗或者后期干预,尤其是对于需要怀孕的高危孕妇来说,通过羊水检测阻止了患病儿童的出生,这都是极其有意义的。

代谢性骨病

文章来源:代谢网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代谢网”,版权均归代谢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代谢网”。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分享到微信

相关推荐